相關知識
在我國的制墨技藝中,徽墨無疑是令人稱道的珍瑰。清代,徽墨制作有四大名家——曹素功、汪節庵、汪近圣和胡開文。其中徽商胡開文善做藥墨,被譽為“藥墨華佗”。
清代我國有四大制墨名家,績溪汪近圣和胡開文就占了兩家,尤以胡開文墨后來居上,成為文房四寶中徽墨的代表,是清代四大徽墨賓之一。
他先于休寧、屯溪兩處開設“胡開文墨店”,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,胡開文得到迅猛發展,除老店外,先后在歙縣、揚州、杭州、上海、漢口、長沙、九江、安慶、南京等地或設分店,或開新店,其經營范圍幾覆蓋大江南北,至此徽州制墨業呈胡開文一支獨秀之勢,后代均延用此字號。
少年時的胡開文曾去徽州休寧縣汪啟茂墨店當學徒,因誠實勤勞,精于店務,深得老板器重,被擢為推銷員。
此后,他刻苦奮進,在跑碼頭、奔商埠中含辛茹苦,為創業積蓄資金,終在乾隆三十年盤下了汪啟茂墨店。為了創出高質量產品,挑選舊墨模中之優品,不惜巨資購買上等原料,聘良工刻模制墨,在墨家如林中競爭,獨占鰲頭,獲得厚利。
清代咸豐,同治年間,由于戰亂和社會的腐敗,徽州制墨業逐漸衰退,名家、名品的聲譽也隨之冷落。
但唯有胡開文一家獨呈一時之秀,一直保持著興盛的局面,尤其是他的“蒼佩室”墨成了“搶”進皇室的貢品。
在徽墨如此蕭瑟的局面之下,他重用墨模雕刻、設計人才,不惜耗費巨資,派專人去搜集圓明園、長春園、萬春園、北海、中南海等的藍圖,在原本的基礎上,邀請名家名匠重新繪制雕刻,終于制出了《御園圖》墨六十四塊。
而他的“生意經”,也與常人不同,經常派出他的九個兒子到各地銷售墨錠,擴大影響,由于他非常注意制墨的質量,以“造型新穎,墨質精良”而壓倒了諸家,這也是他興盛的重要的一點。
要論清代徽州墨業的四大家,當為曹素功、汪近圣、汪節庵、胡開文。其中胡開文善做藥墨,被譽為“藥墨華佗”。
他原名胡正,字天柱,本為一名墨工匠,為了重振墨業,胡天柱拜訪了績溪小九華山銀屏古寺的老和尚了空,得到了配墨原料和工藝創新的啟發。
在回家路上,借住山神孤廟過夜,夢見一白發老翁手托文房四寶,站在他面前說:“汪氏墨店歸爾經營,天開文運,百事待興”言畢飄然而去,南柯一夢。胡天柱牢記此夢,回去后便把“汪啟茂”招牌改名為“胡開文”,此后,胡天柱也就叫胡開文了。
創業之初,徽州墨業高手如林,當務之急是以質取勝,爭得市場一席之地,于是他便在用料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,終制成八寶五膽藥墨,真正讓他成為了一代藥墨宗師。
八寶五膽藥墨
這墨用了八種珍貴藥材,加入木材制成了涼血止血的藥墨,對陽癥有效果,尤其對皮膚病、咽喉疾病、口腔疾病、關節疼痛、血癥等療效明顯。
胡開文的藥墨盛極一時,廣為流傳。
到了晚清時期,紅頂商人胡雪巖開了家“胡慶馀堂”制藥廠,得知家鄉前輩胡開文的“八寶五膽藥墨”療效神奇,便極力推薦,使之成為朝廷貢品。
作為皇宮御藥,“八寶五膽藥墨”的確醫治了不少皇親大臣的皮膚頑疾。
較有名且有據可查的案例就是——它治了乾隆母后孝圣太后的“紅斑狼瘡”以及慈禧太后西逃途中突發的背癰。
胡開文的藥墨再一次名聲大噪,成為當時清宮天字第一號治癬奇藥。
從此,“八寶五膽藥墨”以其藥方奇、療效奇、劑型奇,被稱為傳統中醫奇藥,而胡開文也因為在中國中醫藥史上的貢獻,被后人譽為“藥墨華佗”。
胡開文制的墨,集各家之長,既堅持按易水法制,又有所創新,重經濟效益,更重質量,在他與所有制墨者的努力發展下,徽墨成為了我國傳統工藝之瑰寶,又是我國傳統美術和傳統醫學又一珍品,其光彩照人,閃爍在中國“文房四寶”之間,帶著徽州悠久的歷史,和徽州人的勤勞智慧,在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史冊上,寫下光輝的一頁。
- 下一個:藥墨不僅飄香,還能治病